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自1984年首批海事法院成立以来,我国海事审判已走过40年。
10月10日,最高人民法院以“向海图强 法护安澜——以海事审判现代化服务保障海洋强国建设”为主题,举办“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讲坛”2025年度第五讲,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沈红雨介绍,人民法院着力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,40年来累计受理涉外海事案件8.8万件,涉及146个国家和地区。
沈红雨称,自1984年首批海事法院成立以来,海事审判与我国改革开放同奋进、与海洋事业共发展。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8月发布《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》,依法对我国管辖海域全面行使司法管辖权,坚定捍卫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。
在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,沈红雨称,2013年以来,人民法院累计审理海上货物运输、海上保险、船舶碰撞、船舶修造等纠纷案件30余万件、内河航运纠纷案件2.7万件,有效规范航运市场秩序,促进船舶工业发展,为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维护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。门户港建设是发展海陆联运和国际贸易的关键枢纽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港口作业、码头建设等纠纷案件5600余件,立足审判实践,及时出台服务保障门户港建设的涉诉风险防范指引,有力保障世界一流港口建设。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及海洋开发利用、海上风电工程、蓝色海洋牧场等纠纷案件1.3万余件,助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。
在海洋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方面,沈红雨介绍,相关海事法院妥善审结1743起美国康菲公司溢油污染系列案,审结英国籍“达飞佛罗里达”轮、利比里亚籍“交响乐”轮、巴拿马籍“桑吉”轮等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船舶油污损害纠纷案件。与检察、海警、行政机关等加强协调配合,推动构建陆海统筹、部门协同、区域联动、社会共治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体系。自2022年“两高”联合发布海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以来,海事法院审理海洋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案件179件,依法惩治沉船海洋污染、非法捕捞、非法占用海域、非法采矿等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,坚定守护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。
沈红雨表示,人民法院深入实施海事审判精品战略,恪守国际条约、尊重国际惯例,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,着力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。40年来累计受理涉外海事案件8.8万件,涉及146个国家和地区,越来越多外国当事人在所涉争议与我国没有实际联系情况下,主动选择在中国海事法院提起诉讼。某外籍船东特地将经海事法院调解取得的船舶更名为“RESPECT(尊重)”号,致敬中国司法。
1比10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